第461章良田归国有之策“父皇。”“儿臣可不敢居功。”“这一战,除了儿臣统兵外,还有江夏王,陈国公,我数十万大唐将士之力。”“如今交州安定,这都是所有出征将士,所有治理官吏之功。”李铮笑着道。“放心吧。”“所有有功之臣,有功之士,朕都不会薄待的。”李世民笑了笑。“过去了这么久,良田收归国有之事,如何了?”李铮看着李道宗和侯君集问道。这,才是他真正的关心所在。“回皇上,回皇储殿下。”“交州全境,所有良田全部收归于国有,但凡户籍再录的百姓,皆可凭着户籍人口获得朝廷官府分配的良田。”“此策施行,得交州千万百姓的拥戴。”“当然,那些手握良田的权贵,百般阻挠,甚至掀起兵祸反抗,皆被我大唐军队镇压。”“国策施行以来,我大唐军队在整个交州内镇压超过五万之众的权贵挑事,为首之人,全部诛杀,那些被驱使之人,按照殿下旨意,给予恩泽,赐予户籍,分配良田。”“交州府,民心大定。”李道宗大声的启奏道。“好。”“这就是朕想要的效果。”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。“如此看来。”“交州的税收,应该也有册录了吧。”李铮笑了笑,比较关切的问道。这一次李道宗他们回来的是时候,以魏征的个性,绝对也会将交州府真正的改变呈奏上来。“皇储殿下英明。”“这是交州府的税收。”李道宗从怀中拿出一本册录,恭敬一递。王德立刻走到大殿之中,将这奏折立刻拿起来,恭敬递给李世民。后者立刻打开一看。脸上同样也是浮现起了期待、“好,好,太好了。”“看来。”“朕的重农之策也没有错。”李世民捧着手中的奏折,大笑起来,随后看着满朝文武道:“诸位爱卿,可知道这一年来,交州府良田归国之后,收了多少赋税吗?”满朝文武全部都抬起头看着,也是十分好奇。“用收取的粮米来算,或许还不能彻底,朕就用白银来说。”“这一次收取的税收,单单是交州府,足足八百万两白银。”“这还只是一个府域啊。”李世民大笑道。“交州府那等贫瘠之地,一年竟然能够收取八百万两白银的粮米赋税?”“这不可能吧?”“是不是魏征乱报的赋税?”“赋税乃是国之根本,当年前朝或许还有人敢在福水上做文章,但当今皇上何等圣明,谁还敢在赋税上做文章。”“这应该是真的。”“哪怕是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扬州府,一年最高赋税的时候也不过相比于九百万两白银,这贫瘠的交州府归于我大唐掌控还不到两年,竟然有如此。”“这当真是不可思议。”满朝文武全部都吃惊的议论起来。<divclass="contentadv">听到这种数字,实在是让他们有些震惊,甚至是难以相信。“诸位大臣。”“是不是很惊讶,为何你们视为蛮夷贫瘠之地的交州府会有如此赋税?”李铮微微一笑,将朝堂上群臣的表情尽收眼底。“请殿下赐教。”许多朝臣直接恭敬一拜,也是十分好奇。“两个字。”李铮抬起手,竖起了两個手指头:“盼头。”“我大唐在交州府将田地收回,给予了交州千万百姓活着的希望,相比于之前,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良田,田地都被豪门权贵掌控,他们种田要缴纳高昂的佃租,丰收之后能够留下来的也微乎其微,但现在不同了。”“他们只需要缴纳赋税,省去了高昂佃租,剩下的全部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。”“日子有可盼头,他们又怎么会不尽兴呵护良田。”李铮笑了笑。闻言。群臣也都纷纷点头,立刻明白了李铮的意思。就在这时。侯君集忽然一步跨出,跪在地上。“陈国公何意?”李世民看着侯君集的动作,有些不解。“城门皇上圣恩,皇储殿下圣恩。”“让侯君集戴罪立功,恢复爵位,更让我山东众多将领也戴罪立功。”“今。”“臣亲眼看到了交州府收良田为国有,分配于民之景,跟看到了交州府丰收之景。”“而在我大唐疆域内,权贵兼并良田,凭各种手段夺取了原本属于百姓的良田,此举在天下盛行。”“归根结底,土地未曾收归国有,放让豪门权贵有可乘之机。”“交州府丰收,赋税超过我大唐不知多少府域,而且还是原本我大唐视之为贫瘠的地方。”“可见皇储殿下提出的土地国有之策大用。”“臣,深有体会。”“为大唐昌盛,为大唐千秋万业。”“臣,也是曾经兼并良田之人,一人所占良田万亩,遍布各地。”“今日,臣愿意将所有良田全部上缴,归于朝廷,归于国有。”“不仅是臣。”“还有我出自山东籍的战将二十七人,愿将名下所有良田全部还给大唐国有,不再贪图。”侯君集跪在地上,一脸诚恳之色的说道。此话落下。再次在朝堂上掀起一种惊涛骇浪般的波澜。对于曾经的山东一脉而言。想要让他们放血,那就是要他们的命,他们断然是不会同意的,但今日,侯君集竟然主动开口将所有良田要归还回来,而且不仅是他一个人,而是整个山东一脉。这对于朝堂而言就是石破天惊的。许多朝臣脸上已经浮现了一种不安感来。毕竟兼并良田,不仅仅是侯君集等山东一脉,在朝堂上也有不少权贵也依靠各种手段兼并了良田,有侯君集开了个头,后续,朝廷只怕会针对大唐天下所有良田开始变革。聪明人都知道,交州府就是一个信号。而现在税收大涨,这个信号就变得更加强烈了,当今皇上肯定会施行国有之策。听到侯君集的话。李世民和李铮对视一眼,眼中都有着一种惊奇,似乎也都没有想到侯君集会有此表态。